在龔杯杯的帶領之下,今天主要的行程是探索關廟一帶的三角點…
什麼是三角點呢?
簡單的來說,三角點就是繪製地形地圖的三角測量基點。
測量的人員會先擇一測量點(通常會找高山或視野良好的高點)
點和點之間須互相清楚可見,打樁聯成三角網測量各點方位角。
有看到下圖的石樁嗎(圖正中央,較短的白色花崗石樁),
這就是打樁聯成三角網的測量點 因為要提供精密的測量,
所以這些測量點的石樁是不可以隨便移動的
通常會以質地堅硬的石材來當石樁(如花崗石)。
通常會以質地堅硬的石材來當石樁(如花崗石)。
除此之外三角點共分四個等級,分別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一等三角點的平均邊長為45公里,
二等三角點為8公里,
三等三角點為4公里,
四等三角點為2公里,
所以在視野的展望程度上,
一等看得最遠,展望度最好,二等次之,三等又次之,四等最差...
一等三角點的平均邊長為45公里,
二等三角點為8公里,
三等三角點為4公里,
四等三角點為2公里,
所以在視野的展望程度上,
一等看得最遠,展望度最好,二等次之,三等又次之,四等最差...

台灣地區的三角點共分五類,分別為陸地、地籍、森林、礦山、河川
台灣地區現存陸地基石有一等三角點83點,
二等三角點228點,三等三角點1055點,總計約1366點。
今天我們共探索了四處三角點,分別是牛長山、頂山、尖山...
在這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


今天的行程可說是三角點的大探索
結束了一連四個三角點的探索之後,除了享受山林間的踩踏之外
也更進一步瞭解三角點!!!
本日里程數:約四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