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6

[討論]運動與能量的補充

♂博士
雨天教室(能量袋謝生化生理學)運動表現上,水分、電解質和醣類要源源不絕的供應肌肉細胞,乳酸要能有效的排除,手脕屁股不會壓力性疼痛,精神愉快,運動就能持續性源源不絕的做下去。基本上身體跟能量吸收的解剖部位為:口腔、胃部、腸道、血液、肌肉、脂肪細胞、粒線體、ATP。能量補充的時序為: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後恢復期。醣類的使用要考慮的有:醣類(單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糖(麥芽糖、乳糖、)、多醣(澱粉))、脂肪、蛋白質。重量上最好先排便減輕一磅的重量(花多少錢升級才有一磅,坐一坐就有了)。口腔的重點是好吞嚥,水態或液態都很好,固體尤其是核果類就不佳,碎屑很容易卡住口腔。胃部要快速通過,重點是胃酸pH要接近1就會打開幽門,讓小部分的食糜通過。腸道負責鹼化食物,提供完整的腸和胰酵素,根據研究如果葡萄糖和果糖以2:1調配,會有最佳的吸收率。小分子吸收後會通過肝門靜脈,讓肝酵素再檢察加工,最後就送到血液裡進行分配、利用和儲存。肌肉像機器上放滿了待處理的原料、脂肪細胞像倉庫。要儲存醣類要胰島素和三價鉻協助。如果賽前吃了大量的葡萄糖,讓血中值很高,就會有大量的胰島素相關基因會表現,一直拼命的送葡萄旁進倉庫。此時若開始劇烈運動,大量消耗葡萄糖和肝醣,就會造成肌肉燃料不足,也沒有辦法被快速補充,造成的肌肉醣類真空期就是所謂的撞牆期。此時會痛苦、猶豫、想回家、自責家裡有冷氣不吹為什麼來比賽受苦.....,導致對運動留下不良心理印象,此期若沒安然度過,也容易肌肉受傷、肌肉乏力。(上)


♂014
拍謝!不是來踢館不過大家要注意兩個keywords "劇烈"運動 & "大量"醣類只要不是要在紅瓦厝杯拼命,平常清晨騎車前我還是建議補充一些能量,以免發生瞬間的低血糖現象至於要拼命的兄弟,能量就在前一晚儲存,隔天早上還是得補充一點至於運動飲料我想正常狀況下,少量補充(或可稀釋)還是有助於補充電解質
補充:(1)低血糖症狀:心悸,手腳顫動,冒冷汗,頭暈目眩(2)簡單歸納以上文章,補充水分當然喝水最好,但是長時間運動,一直喝水無法補充電解質,容易抽筋,能量平時就在體內,如果運動前才讓體內有一大堆待處理成能量的東西,身體當然就吃不消了。


♂博士
回104大大對不起您可能誤解我的意思了。本文起於運動飲料會致肥之說,意思是說學童或非運動的人不要亂灌運動飲料,因為裡面的高糖分和高電解質是餵了較劇烈的運動流汗和肌力養分的補充上設計的,非運動者長期習慣性飲用並不恰當。早餐對正常人來說一定是要吃的,低糖和高澱粉,以及均衡的蛋白質和脂肪,才能供應全身養份和能量的需求。車隊常常清晨五點半集合,也就是四點半起床,匆匆間到7-11吃個對自己很舒服的東東。車隊裡大家的體能有高有低,有些人騎車吹口哨,有些人騎到臉發白,心跳常常超過180。就痛苦程度而言,比較不容易跟上的人,他們的體能消耗感受,就向選手在競技一樣,光要面對肌肉抽筋,和喘不過氣,大腦就相當的忙碌,毫無欣賞風景的餘地。在這種瀕臨極限的狀況,有沒有高階的營養補充知識,就會影響你的休閒品質。本文較偏向在中度到劇烈體能消耗時,如何有效率的進行補充,以增進運動表現,降低撞牆期的不適感,以及克服肌肉過早衰竭。希望對各位大大有一點幫助,謝謝。


♂一志
拍謝! 我也不是來踢館"運動飲料中的含糖量會使滲透壓過高,當高滲透壓液體進入胃裡,身體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平衡身體跟飲料的壓力差,水分吸收反而會因此變慢,許惠玉說:「從這角度來看,喝水才是快速解渴的方法」"個人憑著另一半(營養師)以往給的知識提出看法: 真正的運動飲料應該是等滲透壓, 而且不應該是蔗糖, 應該是單糖例如葡萄糖, 董氏這篇文章會讓人有似是而非的誤解, 當人體大量流汗之後直接喝水, 那麼水分不會被人體真正吸收而會直接排出水分, 最後因為電解質失去平衡, 而容易有抽筋之類的副作用, 所以像騎單車之類的劇烈運動, 應該要補充有電解質的飲水(正港的運動飲料或者調配得當的食鹽水=>例如生理食鹽水)才能meet人體需求, 最少最少都要喝稀釋過的運動飲料才好, 免得喝多少排多少而導致虛脫. 當然, 一般正常人不需補充大量電解質的狀況下, 喝運動飲料只是徒增熱量而已, 並不會有比較健康的結果. 如果不嫌難喝, 喝食鹽水最健康, 但是調配上不方便, 生理食鹽水又比運動飲料不方便取得, 又貴, 所以一般人還是喝運動飲料方便些吧.再多一個小話題, 國外, 醫師跟營養師的專業是分開的, 國內好像都是醫師說了算, 但是營養方面的專業訓練又不見得有營養師多...........純粹有感而發大家討論討論, 如果說錯不要見怪.


♂博士
樓上要用力推一下,因為你真的點出問題的所在了!有少數記者為了讓讀者留下深刻的應象,以及引發社群的討論,常會寫或做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像紙包子(揭弊揭到全部造假)、腳尾飯(全部自導自演)、大學18分等等(可以去讀不一定讀得畢業呀),我會建議要規定撰文者或傳播業者,在執行專業時,一定要列出學經歷等資料,比如講瘦身美容,台大醫學博士講的,和林志玲講的,或天心講的,可信度可能都不一樣,但大家都講的言之鑿鑿;比如說運動飲料事件,如果撰文者為營養師、記者(不知道讀什麼的)、衛生署、體委會、Lance 阿姆斯壯,雖然大家講的各有長處,但讀者就很容易取捨引用和判斷了。


♂一志
博士講的一點沒錯,其實我也很怕憑印象引述而講錯,有時記者或者撰文者為了自己需要常常因而斷章取義,我沒記錯的話現在市面上的運動飲料的確過甜,蔗糖過多,此篇文章給一般沒有大量運動的民眾看還是有其價值,但是給單車人/運動人看似乎又有點矯枉過正,老實說我對舒跑有點怕怕,香料好到稀釋完的味道一樣好喝,但是現在有哪種飲料不加香料呢? 有時需要的時候, 市售運動飲料還是比較容易取得的電解質.


♂博士
一志兄,告訴你一個秘密。人在劇烈運動後,舌頭味蕾對甜味的敏感度,會提升到兩倍以上。所以運動飲料運動前喝就已經太甜了,運動後喝會更甜。因此呢,我都出發前喝3/2罐,其它倒入水壺稀釋,還蠻好喝的。僅供參考。(此法不為提升表現,只是增加運動的愉快程度)


♂一志
原來版面因為大家太過踴躍, 滿了謝謝博士分享, 原來如此, 我只知道剛起床時味覺非常不敏感, 所以出發前喝運動飲料完全不覺得甜, 希望用英雄有志一同不會污辱您, 肉腳的我都是出發前喝一瓶250ml運動飲料, 然後水壺再裝上自己隨便調的食鹽水(當作做菜煮湯, 加到有淡淡鹹味就算ok), 時間不夠時就用250ml運動飲料+350ml飲水裝到水壺, 其實, 我比較喜歡喝稀釋過的運動飲料, 不過連呼吸都會變胖的我, 要盡量控制熱量攝取 營養師的老公太過營養了

♂阿諾
被10樓的點到名了! 想說說我的心得
1.我運動只喝水很快會抽筋, 自從在游泳池抽筋幾次後, 運動都會喝運動飲料
2.除運動飲料外, 鹹湯也是電解質及熱量補充, 所以喝大量的湯也可以, 比較不會覺得防腐劑或化學藥劑太多(心理因素)
3.我如果喝鹽水太多會拉肚子, 稀或濃都會, 本來想省點錢省不下來
4.我的小孩喝稀釋運動飲料可以感冒恢復更快, 門診醫生也如此建議
5.流汗少就不能喝運動飲料, 運動多時補充都不及哪還能多十公斤?
6.喝太多運動飲料我的血壓會上升, 身體不舒服, 平常是不喝的
7.專家或醫生說的話只是對的機率比較高,只能做參考,重要的是自己的身體會說話, 多聽聽身體的反應, 多嘗試, 畢竟每個人體質不同


♂014
[專家或醫生說的話只是對的機率比較高,只能做參考,重要的是自己的身體會說話]阿諾說的很對,講這麼多其實都只是提供自己做參考,每個人體的差異性太大了,細心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一定可以擬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

♂博士
(Q&A)喝鹽水的問題?水分、電解質和醣類是運動耐力三要素。運動會流失大量的氯化鈉離子,因此軍隊常有喝鹽水防抽筋,或少喝水少流汗防抽筋的學說,並蔚為顯學。事實上,單車騎士們常常在做極限運動,大腿肌肉群收縮舒張極限、醣類代謝極限、水分流失極限、血量下降極限、離子流失極限、體溫上升極限、乳酸累積極限、紅血球帶氧交換極限、CO2大量排出導致呼吸性鹼中毒極限,………。食鹽牽涉的是等張和離子的問題,百分之零點9的氯化鈉叫做生理食鹽水,可用來直接輸入血管;但是若從胃腸吸收,稍高稍低都ok。不過喝太鹹,體內為維持等張,會造成過度吸收水分(口渴),或過度滯留水份(低排尿),等等複雜的生理反應。體內離子失衡,較敏感的人,就會有拉肚子(腸躁),或頭部緊緊的等怪異感覺。當兵是時動時停,常被亂操一通,一身是病;單車運動是讓一組肌肉一直長時間高強度運動,求的是健康快樂。所以若要大量補充流質,讓進會等於出,目前最專業的就屬power bar系統。缺點就是貴貴貴。我在想如何破解配方,或更近一步增進性能之道,研究成功後po出以饗大眾。

沒有留言: